压岁钱上也会“沾染”毒品?

导语:拿出红包中的纸币,对着深吸一口气,如果运气足够好,而你的鼻子又足够敏感,就可能嗅到可卡因的味道。作为日常使用来说,纸币上的所含的毒品剂量远远小于可能会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的程度,也不足以让你兴奋起来,也不会让你因此被检测到违法。

2009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化学教授左跃钢博士带领的团队进行了一项针对5个国家30个地区的纸币检测研究。他们在所有的被检验对象都发现了微量毒品的存在,无一例外。

含量最为惊人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高达85%-90%,其中美国又以华盛顿特区的95%最高,巴尔的摩、波士顿、底特律的纸币中毒品含量的平均值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不过,对国人来说好消息是人民币毒品含量最低,在中国被检测的112张纸币中,只有20余张被测出有可卡因。另外,日元的毒品含量也不超过20%。

类似的研究在欧洲相关国家也有进行,结果同样令人震惊。德国在2006年夏天发现大量欧元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甚至导致纸币碎裂肢解。警方在对纸币的污染物分析鉴定后,最终将“嫌疑物”锁定为晶体状甲基苯丙胺,即冰毒。随后德国的研究人员在对600张欧元纸币进行检查后发现,每10张纸币里就有9张含有一定数量的可卡因,研究人员还推断这些纸币将“污染”银行点钞机里的其他纸币。而从2002年就开始对欧元纸币进行研究的德国纽伦堡药剂研究中心的弗里茨教授表示,2002年时每70张纸币里还只有2张能检测到可卡因的痕迹。

在英国,甚至有研究得出结论说,在英国各地流通的现金中,99.9%的纸币都带有微量的A级毒品可卡因。这项由设在布里斯托尔的质谱分析公司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抽查了英国郊区和城市的9个地点的银行提取的1500余张10镑和20镑纸币后认为,流通的20亿张纸币中只有300万张没沾上毒品。流通在农村地区的纸币也没能幸免,而此前只有在伦敦这样的城市地区才会出现类似情况。

纸币上毒品的来源

纸币上的毒品来源,首先可以排除纸币制造环节,毕竟印钞的原料中是不需要可卡因或冰毒的。另一方面吸毒者也几乎没可能混进印钞车间。最可能的途径就是在毒品的制造和运输环节,微量的毒品粉末溶解在手指分泌的油脂中,随着犯罪分子的触摸而传递给纸币,并在纸币间像病毒一样互相感染。其中可卡因又是最难分解和脱落的,虽然一同沾染的还有海洛因或者是更“普通“的大麻,但这两者均不会像可卡因一样难以脱落和分解。也就是说,事实可能比检测出的结果更加不乐观。

而另一种让纸币沾染上毒品的方式,就是用纸币作为吸食道具。瘾君子们在吸食可卡因等毒品的时候,喜欢将纸币卷起,然后用卷好的纸币作为“吸管”。吸毒者的这一爱好是部分国家纸币是大剂量毒品残留的来源。前面提到的德国研究中,可卡因吸食量较小的国家,如法国、芬兰和希腊,纸币上就不容易发现可卡因的痕迹,而西班牙的纸币上发现的可卡因的剂量,几乎是德国的100倍。

  • 发表于 2014-01-31 00:00
  • 阅读 ( 715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