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很吓人,说“赛百味承认食物中有鞋底成分”。我不禁感到疑惑,之前有“老皮鞋酸奶”的传说,怎么这回连鞋底也上场了?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群米国人闲的无聊,搞了一个投票,要求禁用一种叫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话说编辑这标题起的还真有水平,脸上的老皮鞋成分(胶原蛋白)显然比较厚实。那我就来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追求可谓永无止境,以前吃饱就行,现在不仅要吃好,还要色香味俱全。食客们对色泽、口感的挑剔,造就了一大批“改良剂”,比如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筋剂。其中有一种食品添加剂“文武双全”, 既可以增筋,还可以漂白,这就是偶氮甲酰胺。
偶氮甲酰胺其实也只是一个后起之秀。以前面制品不够筋道的时候,人们添加一种叫做溴酸钾的东西,但是后来科学家发现溴酸钾是一种致癌物,于是它被废弃。可大家还是想吃筋道的面制品肿么办?科学家找到一个接班人,就是偶氮甲酰胺,这一点类似于皮蛋工艺中的硫酸铜替代铅丹,是有利人们健康的大好事。
偶氮甲酰胺和干面粉可以相安无事,但加上水一和,偶氮甲酰胺就迅速释放活性氧,自己转变为更加稳定的联二脲。释放出来的活性氧可以夺取蛋白质巯基(-SH)上的氢原子,两个失去“氢伴侣”的巯基相依为命成为二硫键(-S-S-)。这些二硫键就像搭建在蛋白分子间的桥梁,使蛋白质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于是面就更筋道、有弹性。
偶氮甲酰胺的性能优异,但安全性如何呢?国际权威机构JECFA于1966年就对偶氮甲酰胺作出了评估,结论就是“很安全”,给出的安全剂量是0-45毫克每公斤,之后也没有人能足够有力的挑战这一结论。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就是依此规定的:面粉可以使用偶氮甲酰胺,限量为45毫克每公斤。美国FDA将偶氮甲酰胺定为“GRAS”,也就是很安全,所以美国、加拿大都在用它,使用量的上限(美国)和我们一样。
偶氮甲酰胺产生的联二脲会不会有问题呢?研究表明,联二脲在烘焙条件下很稳定。它在体内是一种惰性物质:毒性很低,在消化道里不被消化酶破坏,可以很快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我们的脏器不会富集它,也没有发现致癌、致肿瘤或影响生殖。
偶氮甲酰胺处理过的面粉会不会使蛋白质营养破坏、流失?研究发现,用偶氮甲酰胺处理面粉后,氨基酸构成没有明显变化,而且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成分都没有变化,所以这一担忧也是没必要的。
对于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国际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争议”。比如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曾经在1999年对偶氮甲酰胺的职业暴露做过分析(很多资料来自英国),他们认为在职业暴露的条件下(比如生产、运输),偶氮甲酰胺的确有可能诱发哮喘,不过我不认为普通消费者能达到职业暴露的量。另外,引起这些呼吸道症状是吸入而不是吃到肚子里,因此这种风险在消费者身上是很难复制出来的。
也有文献报道,偶氮甲酰胺可能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氨基脲等物质,不过这些研究似乎未能足够有力的推翻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结论,毕竟主要产物是联二脲嘛。比如氨基甲酸乙酯,这个在一些酒中(例如黄酒)含量高得多。氨基脲是在高温焙烤下产生的,不过很多食品高温处理都会产生另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两者相比谁是主要矛盾呢?
当然出于这些原因,欧盟、澳新等国禁用偶氮甲酰胺倒也无可厚非,使用多少食品添加剂或禁用某一食品添加剂本就是各国自己的选择。你看欧盟在果冻里山梨酸钾的允许量就是我们的2倍,咱禁用的过氧化苯甲酰(一种面粉增白剂)不是也在美加等国如火如荼的用着嘛。至于说偶氮甲酰胺居然是工业成分,这不挺正常嘛?比如食品添加剂中的磷酸盐、亚硫酸盐、EDTA等,个个都是工业领域的多面手。
其实只要你还喜欢弹力十足的面制品,食品工业就需要面粉增筋剂,以前淘汰了溴酸钾,如果现在想淘汰偶氮甲酰胺,那也得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接班人。好消息是科学家们正在试验用酶制剂、多糖等新方法改良面制品,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经济实惠的选择。赛百味近日已经表态准备停用偶氮甲酰胺,你以为他们真的是“迫于压力”?这只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替代品,否则凭什么要放弃一个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呢?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