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流行”这个词,头脑中联想到的多是一种服装样式、一类音乐风格或绘画方式、一些食品、生活方式之类的东西。如果看到本文将要讨论“肥胖”的流行时,是否会产生一种不搭调、错搭了车的感觉?不过,从肥胖的出现过程和分布情况上看,它确实符合流行的东西所具备的一些特点。比如你看老照片或老电影时会发现,100年前人们一般较苗条,以后才逐渐肥胖起来;且不同地方的人不是一下子都变胖的了,而是先在世界某些地区出现较多肥胖个体,然后范围逐渐扩大、蔓延到更广大的地区、覆盖一个国家或越出国界。当今世界上肥胖的出现率仍很不平均。有些国家,像美国,到处都是大胖子;而在中国,人们就苗条多了。不过这种流行体型已经跨过大洋来到中国。先落脚于大城市,再向小城发展。
看到这儿,你大概忍不住要反驳了:不对!肥胖是一种营养过剩的状态,过度肥胖还是一种疾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它出现的原因与前面所说的各种流行的文化现象不是一回事。这种反驳有道理么?我得承认,确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的确看到了流行现象,还是应该具体分析可能的原因,看看这种流行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而发生的。
要解释肥胖这类生理特征在人群中的改变,最好先从遗传和生理这些传统的生物学领域去寻找答案。遗传因素?不太像。因为遗传是一个相当稳定的过程,在几代人的时间范围内我们的基因不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人先天就肥胖,子女也跟着肥胖,但这些肥胖家族的存在不能说明在世界范围内肥胖个体由少到多的趋势。那就是环境因素?这个有道理。在现代社会,食品越来越丰富,品种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诱人。从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一路饿过来的人类子孙,哪能经得住这么大的诱惑而不进食过量呢?机体活动减少也算一个方面。总的来说就是入的比出的多了,于是发生了肥胖。不过,在远离温饱线之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肥胖程度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还是不如美国人肥胖。讲到这儿,有人可能又要转回到遗传因素,毕竟不同种族有不同的遗传基础。但同属白种人的法国人就比美国人苗条多了,倒是接近中国人的体型。
如此看来,还是需要再从社会的其他方面寻找原因。美国耶鲁大学的社会学家兼内科医生Nicholas Christakis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确实可以像任何一种流行的文化元素一样在个体间横向传播,造成肥胖者常有社会关系上的聚集现象。这种社会聚集可以通过图1显示出来。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