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眼是位于热带气旋中心天气十分稳定的地带。风暴的风眼大致为一圆状范围,直径通常介于30–65公里间。风眼周围环绕着眼墙(或称眼壁),即一环状的强烈雷暴,是气旋中气候最为恶劣的地带。风眼是气旋中气压最低的部分,可较风暴外的常压低出15%。
台风眼的形成,是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因此形成台风中心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
台风眼内虽是好天气,但海上的浪潮却非常汹涌。这是因为台风中心的气压,和它四周比起来降得特别低的缘故。因此在台风中心登陆的地方,往往引起很高的浪潮,造成很大的损害。
台风眼大部分呈圆形、椭圆形、卵形、开口眼和多边形,其平均直径约为45公里左右,最小的为 10-20公里,大的可达100-150公里,即使是同一台风,于不同时刻,其眼的直径也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台风眼的大小有随台风的增强而逐渐缩小的趋势。
当台风眼通过某地时,常被误认为台风已过去,实则此时系在台风眼内,约二、三十分钟后,狂风暴雨又会再度出现,台风眼经过前与经过后之风向恰恰相反,此可由图三台风模式图中 明显看出。台风的暴风范围相当大,气象雷达无法看到它的全貌,虽然现在气象卫星可以在高空观测,显示出整个台风中上层的形状,但却无法看到内部详细的情况。
在天气图上,我们仅能用密集的圆形等压线来表示台风的位置和暴风范围;从气象卫星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台风中上层大致呈圆形并含螺旋状旋转着的云,在北半球是以反时钟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是顺时钟方向旋转,而在中央部位有时可以明显的看出无云的台风眼,云的旋转情形可以代表风的吹向。
在台风内部,由气象侦察飞机从各种不同的高度,不同之方向,实际飞进台风内部观测的结果,可知台风大致为一半径甚大的云柱,其高度曾观测到有一万八千余公尺之高。在这围绕庞大的云柱中心部分是无云或云层很薄,而且没有风雨现象,这就是台风眼。
从台风眼向外,刚离开台风眼处,即是云层最浓厚而风雨亦最大之处,渐向外则云层渐高也渐薄,风雨也渐弱。在地面上,当有一台风逐渐接近,并且台风眼恰巧经过,然后台风渐渐离去时,我们也可以大致感觉到上述的情况。
不过已经有台风眼之后,风眼越大并不意味着台风强度也越大。强大的台风往往是结构紧密、风眼清晰圆润,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很漂亮,显然大眼睛台风一般不具备这些特征。史上最大的台风眼直径有200km,能装下史上最小的台风。
(答案整理自中国气象局、果壳网)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