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档案谁做主?

眼下,又到了毕业生们涕泗横流、依依惜别、毕业旅行的时节。每到此时,也总会有老师跳出来,严肃地告诉你“个人档案非常重要,千万别把它不当回事”、“小心你的干部身份”、“报道证一定要保管好”……诸如此类的耳提面命,让毕业生们害怕但却依旧糊涂着。其实不止是毕业生,即使是工作了好些年的老同志,也会因为这些问题感到头疼。

但究其原因,还得从中国这“历史悠久”,但却始终没有“与时俱进”的人事档案制度说起。

【人事档案是这么来的】

新中国刚成立时,各级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不(hen)健(hun)全(luan)、也没几个工作人员,个人档案遗失、无人管理,甚至文件被任意销毁的情况比比皆是。在那个时候,“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对中国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个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有学者指出,这其实是对苏联共产党党员管理办法的“直接引进”。

干部档案是中国人事档案中最重要的,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审干运动开始了查看文本检查、登记表、详细履历、证明材料、审查结论、鉴定等材料的形式,目的是要考察“干部的品质是否纯洁,和干部的工作是否分配恰当”。

1956年,第一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举行。在之后的十年,干部档案基本上合理有序、页面整洁地汇总了。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也初步建立起来。

到80年代,人事档案正本的内容统一为:履历、自传、鉴定与考核、学历、政治历史问题、入党入团、奖惩和处分材料、任免工资离退休材料以及其他十类。基本可以代表个人“全部生活和奋斗的历史!”

在改革春风还没有吹满地时,这么一袋子纸可是非常重要的,档案里要是有什么污点的话,可是了不得的事,因为它代表“单位组织和上级领导的监督”代表“个人全部生活和奋斗的历史”,代表我们的“第二灵魂”。

梁晓声曾在《从复旦到北影》里感叹,“它(档案)像个影子是的,跟随着你一辈子。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努力像个好人那么生活,但它却很可能向许多人证明你是个坏人”。媒体曾有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分配体制内的大学生汤某没被任何一个单位接收,后来的求职一直不顺利,每到提档环节就被打回来,最后才知道这都是因为档案里两句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

【人事档案为何成了“鸡肋”】

迈入市场经济时代,人才流动加快,个人档案的弊端也愈发显露。

因为所能传递的有效内容越来越少,死板的内容收录模式更无法勾勒出一个人的全貌。并且员工在入职后,档案寄存于人才市场,很少有人会定期更新自己的档案,以至于工作十余年,个人档案的内容还停留在上学期间。

档案对于用人单位的重要性也在降低。很多单位施行招聘制,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能力,工作经验等,一纸漂亮的简历,远胜于一厚摞陈旧的档案。

此外,档案管理也成了很大的问题。据2006年媒体报道,全国各级人才交流中心代保管的档案有330万份,其中有60多万份的主人已失去联系,而人才交流中心为这几百万人保存档案的国有和非国有单位有员工15.4万人之多。而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增多,这个数字还有扩大的趋势。这个行政成本,不用壹读君来为你算了吧。

档案与工作的脱节,使得许多人视个人档案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因而有的人甚至把档案一直放在家里或者随身携带,更有甚者档案不知所踪。在杭州人才市场人事代理的档案中,有5年以上的没来续办手续,补充归档材料的“死档案”有上万件,占了杭州市人才市场人事代理档案总量近10%。

【“干部身份”是个啥身份?】

由档案牵扯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报道证”、“转正定级”……再比如壹读君工作了好些年才知道自己曾经还有个“干部身份”。很多人为了这些“证”、“级”“身份”大费周折。但真的如传言那般,它们对我们很重要么?

壹读君以“干部身份”来举例。按照我国现行人事管理政策,只要是国家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就具备了干部身份。如果在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指标自动作废。

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也是一个时代产物。中国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在那时,大学生确实被划入到干部身份中。也就是说你已经比普通的劳动人民高了一个level。但这种对劳动者的身份进行分割,实际上人为地制造了不公平。比如七、八十年代,有些单位甚至规定,坐火车卧铺必须是干部身份。

而目前,我国已经没有所谓终身干部身份这一说法了。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广泛实行全员聘任制,公司的薪酬制度大都是看岗位绩效。整个社会也在有意淡化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区别,所以,对进入企业的大学生来说,干部或工人身份已不重要。

但是“干部身份”这头拦路虎也会时不时跳出来咬你一下。比如要调入事业单位或者户口要迁入北京、上海等热门的大中城市,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干部身份”,按照“国家干部”调动的方式才能完成,否则只能是“打工者”。还有一心想挤进体制内的莘莘学子,报考公务员或者一些事业单位、国企的招聘、录取、调动,如果没有“干部身份”会有一系列麻烦。

在跳槽早已是人之常情、屡见不鲜的今天,个人的命运还会受到“干部身份”的影响,壹读君只能呵呵了。

【美国人怎么管理档案这玩意儿?】

国外也有人事档案这个东东,只不过称呼不一样,但大多都是个人经历、德才水平、工作表现等保存备查的原始记录。

在美国,人事档案分成公有、私立两个系统。各级政府机构和其他公职人员的档案都由所在机构人事部门集中管理。比如联邦政府公务员的档案由“人事管理总署”负责,其他机构也都有“人力资源”或“人事办”。退休公职人员或军人的档案则统一归“国家人事文件中心”保管。企业、公司或其他私立组织的雇员也是由本单位人事部门保管。

并且相比较人事档案来说,信用档案对于美国人的影响更大。该档案不涉人品秉性,也无得失评价,只录下信贷纪录、支付行为等相关公开记录。并且,较之中国档案是机密文件,美国的信用档案不仅个人可以查看,社会上的一些私人机构也可以索取。信用档案记载如果出现错误,影响了消费者的声誉和形象,消费者可向信用公司申诉,要求其纠正错误。一些档案上的污点,也不像中国档案那样会跟着你一辈子,对于改过自新者,污点记载自被去除。(作者:欣悦

  • 发表于 2014-05-28 00:00
  • 阅读 ( 565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