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性丑闻为什么越来越多?

截至7月8日中纪委通报海南省常务副省长谭力落马,今年以来已有15个省部级高官落马,其中至少8人涉及情妇问题。没有这个问题,简直都不好意思跟狱友打招呼。

官员性丑闻往往比贪污渎职这类罪名更能吸引眼球,“生活作风严重腐化”、“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几乎成了老虎们落马的标配。

从古至今,官员们都被要求注重私德,而一旦有XXOO不规矩的事被捅出来,就会给官员的仕途带来致命一击。

但是,为什么官员性丑闻在最近几年爆发得越来越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当了官”,还是“当官就变坏”的问题。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聊聊其中的道理。

【对“问题官员”也有地方保护主义】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品德都采取密切关注的态度,既包括“公德”,也有官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行。

明朝禁止官员使用官妓,当然,找民间的“失足妇女”也不行。否则,按规定不仅要丢官,而且以后也永不录用。《大清律例》也有明文规定,文武官员嫖娼、吃花酒的要打六十大棍,要是哪个官员还出去“拉皮条”赚外快什么的,也要被打三十大棍。

到现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对私生活的态度更为开放,官员的私生活一般不太强调了。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官员推动经济发展的“才干”才是考核的首要指标——因此,有一些作风问题,只要不涉及“嫖娼”和“权色交易”等红线,往往领导上以批评教育为主。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爱惜。

其实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倒也清晰:比如对一个市委书记来说,治下的县委书记或局长,首先是得力干将,其次是当地官场人事平衡的一部分,是组织部门和市委领导班子好不容易达成一致的合适人选。

如果这样一个人 “栽在一个女人身上”,第一是这一得力干将被废,多年培养化为乌有;第二是人事平衡被打破,新腾出的位置容易引发新一轮动荡甚至争夺,处理不好,致省领导不满,就更糟糕了。

由此,市委书记肯定倾向于以“善待干部”或者“保护干部”为名内部了事,毕竟不是“大问题”嘛。而当地纪委要向同级党委负责,直接点就是对市委书记负责,也要为“政治大局”服务,一般不会给予类似免职或降级这种实质性的处罚。

在某些时候,这种“善待干部”的方式,难免成为官员间某些隐秘联盟甚至效忠的基础。比如众所周知的重庆雷政富不雅视频案,视频拍摄于2008年,但实际上2009年雷政富就向薄熙来坦白了,薄将这事交给王立军处理。结果是,拍摄者被处罚,雷没事。几年后,媒体翻出了雷跟王有诸多亲近交往的故事。

【床上事被搬到台面上,谁敢护着?】

然而,情况正在起变化。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党对官员的“德行”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最典型的就是考核官员时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直白点说,就是你光说自己能干事出成绩不行了,还要口碑好。

另外一个变化是网络的兴起,这导致官员性丑闻很容易被摆到桌面上。

以前,官员公众形象被传统媒体控制,地方报纸、电视台,都不会随便报官员性丑闻,除非他已被查。而网络则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受到约束,举报往往是民间自发的,不会考虑领导的“内部权衡”,直接就放在公众面前。

这种事一旦拿到台面上,就只能按台面上的规矩办,想帮他的人都不敢伸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江苏一个原区委书记董锋的妻子举报他“一夫两妻”,通过纪委实名举报两个月后未见结果。其后董妻在网上公开举报,几天后纪委就上门调查,随后董锋被停职。由此可见,当性丑闻一旦进入公众视野,政府为维护政权的道德形象,对性丑闻必然“零容忍”。

除此之外,网络发达也导致取证手段进步,继续说雷政富,如果你的性爱视频直接被放在网上,不管是雷政富自己,还是想要维护他的官员,还有什么可辩驳的?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上海法官集体嫖娼的举报中,嫖娼视频一出,辩无可辩,无人敢维护。甚至平时关系好的,这时候恨不得离远点,当地纪检部门自然可以顺利启动调查。

【越来越严厉的纪委使官员性丑闻问题升级】

从雷政富事件可以看出,纪委系统最终对涉及到的少壮派官员全处理了,未有“痛惜”如在此前,则可能会“控制处理范围”。可以说,对雷政富之后大批重庆官员的处理,是风向标。

除了态度变化外,纪委系统的管辖体制变革,也使地方纪委越来越勇于处理此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规定,地方纪委除了向同级党委负责,“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纪委书记人事提名也必须上级纪委同意,也就是说,以前的领导想护着下属,现在也捂不住了。

这些变化,使得官员性丑闻从过去的以查贪腐为主,附带查作风问题,部分变成了先查性丑闻,然后带出贪腐问题。可以说,纪委系统的态度和体制变化,是性丑闻处理升级的最主要原因。

把性丑闻说得最清楚的还是中纪委。壹读君(yiduiread)在它的网站上找到一篇文章专门谈论《外国如何对付官员性丑闻案》:

“要知道,政治对手的猛烈攻击,民意的迅速转向,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遭到法律制裁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断送当事人的政治前途。”

这句话,在中国其实一样适用。

(作者:马昌博)

  • 发表于 2014-07-14 00:00
  • 阅读 ( 567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