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未来,助你成为人生赢家?

每个人都幻想过自己的未来,不过,只有部分幻想能起到激励作用。错误的幻想方式,很可能会让人更加沮丧,更提不起干劲。

什么样的人容易处在“受激励状态”呢?那些相信自己具有足够能力,能够成功做到某事的人,术语叫“高自我效能(high self-efficacy)”。他们视失败为成长机会,相信经努力可得成功,拥有更多动力和毅力。

要想达成目标,“自我效能”必不可少。一个发自内心认为“我做不到”的人,是不可能高效行动,为理想不懈奋斗的。而正确的幻想方式,恰恰有助于构建自我效能感。

首先,幻想的方向要是“自己成功后的收获”。有人以为幻想“失败后的惨状”能“鞭策”自己,结果却是让自己陷入焦虑、沮丧、甚至恐惧的负面情绪中,这种“意志力低下”的状态一点儿也不适合奋斗。要激励小孩念书,说“等通过努力解出这道题,你的数学能力就又提高了”,和说“这道题再做不出,看我不揍你个桃花朵朵开”,会引起截然不同的对未来的想象。如果你正试图减重,偶然大吃一场,也不要立刻在脑海里想出自己因为一块蛋糕一瓶可乐就长出浑身脂肪——有句话说得好,“如果羞愧管用,就不会有胖子了”。不如幻想自己下一次成功抵抗了食物诱惑的模样,提升“我一定会成功减重”的信心,下一回才能继续坚持“管住嘴,迈开腿”。

其次,幻想中的未来要比较切合自身实际,比较不受外界因素制约。 “跑完马拉松全程”跟“与汤唯约会”两个幻想,显然前者更可能通过个人努力达成。要知道,自我说服并不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相当反复的过程。如果好几次都无法达到原定目标,失败就会一次次地降低自我效能,最终让人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成功。

很多拖延症患者的问题,也在于“错误的幻想未来的方式”,比如幻想“在死线前一天效率高涨心无旁骛地完成工作”。这种幻想纯属“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你怎么知道到了死线那天不会突然有其他紧急代办事项呢?又怎么知道在死线临头的恐慌状态下,你能比平常做得更快更好呢?大部分人最终会痛苦地意识到,为完成任务而留下的时间根本不够用,于是只好草草完成一个自己不满的成品,结果加深了“我老是拖到最后一刻”、“我就是没法子做好”的印象。这种计划谬误的解决办法有二。一是记录一次成功完成工作的实际流程,在每次幻想工作计划之前回顾一下。二是“替别人做规划”,想象自己是在为一个能力与自身相仿的“其他人”列工作计划,或者请了解你的朋友同事帮你拟定。

另一个技巧是,想象出的未来越具体越好,越“可视化”越好。大脑相信“眼见为实”。如果你能切切实实地看到一个让你自豪的“未来自己”,你就会更关心、更喜爱这个“未来版自己”,也更愿意为之牺牲奉献——比如忍耐运动时的酸痛,或付出意志力专注事业。从这个角度说,不妨用photoshop等作图软件作出一个“理想版自己”,然后把这幅“理想肖像”放在钱包、手机壁纸、开机画面……一切你能随时看到的地方,好时时提醒自己目标所在。

还要注意一点,幻想能帮你迈出第一步,但要当心一个陷阱——大脑很容易将“已立下目标”幻想成“已达成目标”。占了自习座,不等于学习一整天。翻开一本书,不等于读完一本书。打开office,不等于工作已完成。在我们下定决心出发的那一刻,放松感和控制感随之而来,要是沉迷于幻想带来的这种“感觉良好”,没有“趁着干劲十足”立刻开始执行计划。最终就可能欢欢喜喜地玩了大半天手机,该做的事情还是毫无进展……每一次这样的“放弃”,都可能让我们跌入“自责-放纵-更自责”的死循环中。要打破循环,就得将诱惑放在视线之外,把目标时时搁在眼前,想放纵时说服自己远离诱惑,想放弃时说服自己至少挺过第一波疲惫。

如果独自幻想太过单薄,独自奋斗难以坚持,那就跟同样渴望达成目标的朋友结成互助小组吧。比起做正确的事”,人类更喜欢“跟同伴做一样的事”。正因如此,行为习惯不论好坏,都能像传染病一样在人群中“传播开来”。跟正确的人在一起,才能做出正确的事。

最后,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幻想一个“成功的、符合实际的、具象化的未来图景”,但在实施过程中,“失败幻想”还是不时地在脑中闪现,又该怎么办呢?

必须承认,“不去想失败”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劳伦斯·奥利维尔这样的伟大演员也有被失败吓住的怯场时刻。你越是想压抑一个想法,那个想法就越是频繁地出现在脑中。关键在于,不要追逐“失败幻想”,但也不要想着“根除”它。只要把这种念头当成通往目标之路的一部分——相信它们会自然存在,也会自然消退。允许“失败幻想”不时出现,但拒绝让它们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网上有个新造词叫“行而上”——you can you up。实际上,“相信我行”确实能带来更多的“迎难而上”。当然,并不是每一次“迎难而上”都有美好结局。如果光是幻想“我行我可以”,却不把幻想带来的动力用在不懈练习、挑战极限上,那么也不足以达成目标。美国八年级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拥有强大自信,但是在数学测验上的得分,却不如没那么自信的亚洲学生。幻想美好未来,能给你一个最初推动力,但从这里开始的千里之行,还是得一步一印,始于足下。

  • 发表于 2014-07-23 00:00
  • 阅读 ( 515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