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毒胶囊”,你知道吗?

药用胶囊于1834年最先出现在法国,是用明胶制作的。

那是现代制药学的启蒙时代,1804年德国人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从鸦片中提纯出吗啡因。1820年,法国人皮埃尔·佩尔蒂埃和约瑟夫·卡文图成功地从金鸡纳树皮粉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奎宁。1826年,他们从150吨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1800公斤奎宁,他们的药房和实验室是现代制药业的第一个药厂。

佩尔蒂埃和卡文图的药厂只是卖大包装原料。1927年德国人伊曼纽尔·默克将提纯的吗啡和其他生物碱卖给其他药店、化学家和医生,不仅卖大包装,还制成片剂、粉末、糖浆出售,这样就出现了真正的制药业,他拥有的家族企业默克药店成为一个真正的药厂,一直延续到今天。

之后,药用胶囊问世,解决了液体药物分装的问题,液体药物也可以像固体药物那样按小包装和剂量的方式提供给病人。

胶囊分软性和硬性两种,其用于制药学有以下好处;

·无味

·容易管理

·既能临时装填药物,也能做成成品

·使得医生可以准确地给病人开液体药处方

·省去使药物变成固体的添加剂,有利于药物被吸收

·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最佳给药方法。

·有些病人喜欢胶囊

由于上述这些好处,胶囊已经成为药物制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很多临床药物存在胶囊型,膳食补充剂也有很多是胶囊型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鱼油。这样一来,胶囊的质量也成为药物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年来,中国常出现有关“毒胶囊”的新闻,最近报道的9000万粒毒胶囊流入市场,一些无良企业用生石灰处理过的皮革废料制成工业明胶,致使胶囊含有的重金属铬严重超标。这些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揭示了对胶囊生产的质量控制上的严重问题,胶囊的质量问题就是药物的质量问题。美国药用胶囊也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缩写)几年前发出过警告。

不过,除此以外,二三十年前国际上有过几次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其“毒”性不亚于现在“毒胶囊”,可谓谈“胶囊”色变。

胶囊本身的质量问题并非胶囊型药物的主要问题。这种药物最主要的问题是有一个严重的先天不足。

来看以下几则案例。

1982年9月29日,美国芝加哥,12岁的Mary Kellerman在服用一粒缓解感冒症状的加强型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后死亡,很快芝加哥地区又有六个人死亡,死因是氰化物中毒,都和服用泰诺有关,在这七位死者服用的5瓶泰诺中发现含有氰化物的毒胶囊。

一时间芝加哥陷入恐慌,有关方面采取紧急行动,警方在城中各处用高音喇叭呼吁民众不要购买泰诺。很快发现了三瓶带毒胶囊的泰诺,导致强生公司在全美范围内召回3100万瓶泰诺胶囊,零售价格超过一亿美金,损失惨重。

事后FBI抓了几个嫌疑人,都没有定案。强生公司出的10万美元悬赏迄今无人认领,这件案子就成了无头之案,有各种说法,无法确定是在分发环节还是在零售环节被人下毒。

余波未平,1986年华盛顿州出现两例服用埃克塞德林死亡事件,也是氰化物中毒,厂家紧急召回并悬赏30万美元,由于在不同的非处方药物中发现氰化物,导致华盛顿州官方下达90天禁止出售胶囊型非处方药的禁令。

这次奖金有人领取了,案件的侦破也很有戏剧性,这是一个六亲不认的故事。

第一位死者Bruce Nickell的死因被医生诊断为肺气肿,属于自然死亡。第二位死者尸体解剖结果证实死因氰化物中毒,引起社会恐慌后,Bruce Nickell的妻子Stella Nickell公开声明,说自己的丈夫死前也服用过埃克塞德林,FDA发现她交来的两瓶埃克塞德林中有氰化物,Stella Nickell和第二位死者的丈夫因此对药厂提出诉讼。

在进一步分析中,FBI在毒胶囊中还发现了一种除藻剂,估计是搀氰化物的时候混进去了,并发现Stella Nickell购买过这种除藻剂。当时一共只发现了5瓶毒胶囊,她一个人购买了2瓶,有些巧合得不合情理,她已经开始领取丈夫的十几万美元保险金,也存在下毒的动机。

FBI要求Stella Nickell和第二位死者的丈夫进行测谎仪检测,Stella Nickell拒绝了,第二位死者的丈夫通过了测谎仪检测。1986年Stella Nickell终于同意测谎,没有通过。

尽管Stella Nickell的嫌疑非常大,但FBI始终找不到Stella Nickell购买氰化物的证据,无法定罪。

1987年,她的女儿告密,说Stella Nickell几次告诉她,想杀死Bruce Nickell,并曾经试图用毛地黄谋杀Bruce Nickell。还和她商量过,Bruce Nickell死后,母女两人如何花保险金。

根据这个线索,FBI对当地图书馆发出传票,发现Stella Nickell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下毒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尚未归还,并在好几本书籍的氰化物相关书页上发现了Stella Nickell的指纹。

Stella Nickell被捕,经陪审团定罪,判刑90年,她女儿领取了那30万奖金。此案导致FBI将针对消费产品下毒从州和地方罪上升为联邦罪。

这两起事件促使药品和食品业开始使用防撬胶囊,以减少被人投毒的机会。

1991年,华盛顿州两位居民在服用速达菲感冒药后死亡,死因也是氰化物中毒,同样导致全美范围内的产品召回。这起事件以一位保险推销员被定罪而告侦破,这位推销员为了骗取妻子75万美元的保险金而下毒,但她的妻子被抢救过来,他为了迷惑警方在超市的另外两瓶速达菲感冒药中下毒,毒死了两名无辜者,此人被判终身监禁。这个事件引发华盛顿州几乎彻底禁止销售胶囊药。

一直没有侦破的芝加哥中毒案和之后两起受其影响和启发的下毒案件使得制药业尽量减少胶囊型药物,以避免因为被人投毒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

这几起氰化物中毒案才是真正的毒胶囊,在这几起事件中,胶囊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胶囊这种药物制备方式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 发表于 2014-09-10 00:00
  • 阅读 ( 528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