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种人就只有大学了”,曾经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年代,微博疯狂转发消防员救猫,跳水运动员宁泽涛获冠,不是因为英勇事迹,为国争光,而是因为他们都有很好看的脸蛋。无论是面试,相亲,甚至是结识陌(yue)陌(pao)新朋友,我们都在不停地给人留下印象。人都是妈生的,长相是基因决定的,这一点无可奈何。值得庆幸的是,即便你的长相得分不高,但从人格魅力层面,你仍然可以学习点心理学小技巧,给别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一、第一眼的得体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反映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洛钦斯在实验中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在向第一组介绍时说他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在向第二组介绍时说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向第三组介绍时,先说他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后说他又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向第四组介绍时,与第三组相反;随后,要求四个组根据所介绍的内容来描述这个陌生人。第一,二组在描述时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但第三,四组对陌生人的印象与提供信息的次序相对应,说明先提供的信息占据优势。
实验证明,大脑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信息也就具有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大脑有时候也喜欢偷懒,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时,总是需要对他人产生一定的主观了解。在和他人的初次交往中,想要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不妨第一步,先收拾整理下自己,穿着干净得体,注意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等,留下良好的首因效应。
二、时不时地表露自己的优点
心理学家戴恩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人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善良,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然而掩盖其他品质和特点,如果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他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形成原因和我们的整体性知觉有关。我们在知觉对象的时候,会倾向于把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作用,我们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有助于大脑快速认识一个人。
因此第二步,在与人交往中,不妨不卑不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特殊的场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唱歌、弹钢琴、运动等等。
三、下一秒永远有逆转的机会
在首因效应的实验中,心理学家卢钦斯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在描述陌生人的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比如听故事、做数学题等,则大部分被试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陌生人进行判断。
实验表明,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进入,或者原来的印象被冲淡,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会比较大,就会产生近因效应。
所以,在第一次约会最后不妨送女孩子回家,这样对方也许会觉得你很体贴,体贴会给个人加很多的印象分。在面试中,精彩地回答最后一题,可以弥补之前的遗憾。
四、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舞步
普林斯顿大学的普罗宁进行了一项偏见实验。她先给学生们描述了一些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效应:自我服务偏见、晕轮效应和基本归因偏见。然后让他们判断自己和其他同学出现这些偏见的可能性有多大,并且给出判断的理由。
实验发现,在对他人和自己做出判断时,我们采用的是“双重标准”。在判断自己时,我们会更多参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判断别人时,则更多参考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且这种双重标准在自己了解别人的想法的情况下也依然存在,因为即使别人告诉了我们他们的想法,我们还是会觉得这些信息没有那么重要。
人际交往就好像在跳双人舞,不同的人会擦出不同的火花。
影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知有很多因素,每个人都在依据自己所习得的标准去评断他人。
有时候,对他人的评断也只是投射效应(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事实上是,别人没有那么懂你,你也没有那么懂他人,至少现在还有电缆可以联系两个人去让人彻底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对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在了解了以上各种效应和现象,最后不妨带着自信,在人际交往中释放真实的自己。在这个看脸的年代,有很多的人长得很普通,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自信的人是最美的,也是最帅的。我们的长相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基因、独一无二的表达,跳起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步来吧!
(作者:赖东辉)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