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排行榜到底是怎么出炉的?如何评判一份榜单的可信度?对各个发榜机构来说,这些就像是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一样,是“不足为外人道哉”的核心机密。但从统计学的有效性来讲,一个合格的榜单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一、概念是否科学明确。比如榜单考核的是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那么“综合水平”包括哪几个方面?是教学水平?还是研究水平?这个实力又如何定义?不同维度的实力和水平按照什么标准赋予它们各自相应的权重?
二、操作是否规范严谨。在确定维度之后,下一步就要明确考核的方式,以“学术力量”考核为例,各个学校每年出版发布的论文和专着多如牛毛,如何评定这些学术成果的高低?以学术期刊为标尺的判定是否片面?诸如此类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三、可靠可信的数据来源,并且解决谁来监督评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的问题。
四、操作流程的客观中立以及统计分析技术的完善准确。
以上只是比较理想化的提出一个有效排名的起码标准。在具体执行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和侧重。如果你对榜单一概不闻不问,可能会错过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想将其为我所用,火眼金睛是必须的。
技巧一:看榜单出处
判断榜单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查看这个榜单的出处是来自哪家团体、机构或个人。一条信息的可信度与其信息发布者的背景、地位和信用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关系。例如当一个普通市民宣布自来水中有不安全成分时,大家可能将信将疑。而如果是政府在电视媒体中宣布某区域的自来水中有不安全成分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相信。因此,对于辨析榜单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来说,辨别榜单出处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最有名的排名榜之一就是“武书连版”。在其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超越北大清华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此榜一出,立即引起了公众质疑。其中不乏“浙大是武书连母校,因而排名第一”“武书连收取浙大公关费”等刺耳言论。虽然武书连对此作出了澄清,但毫无疑问的是,武书连个人的信誉遭到了公众的质疑,于是很多人对他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投了不信任的一票。
另外一个比较受大学生关注的是教育部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这个排名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比如在专业代码为“0302政治学”一栏内,北大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并列第一。此报告一般来讲比较有可信度,因为它由中央部委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名,基本上不会参杂一些私利在里面,可成为准备考研的学生选择专业时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
总体而言,政府出的榜单和一些社会独立团体与组织发布的榜单权威性和可靠性要高于个人,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政府机构颁布的榜单并不一定严格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个人出具的榜单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这些规律的适用程度只是在一个概率上的,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
技巧二:看榜单的排名标准与排名指标
这个技巧在于帮助你辨别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在考研的学生中,很大一批人是希望通过考研获得一个更好的平台,无论是为了以后就业还是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在选择院校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育部的专业排名里,新闻传播学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考生应如何作选择?视乎你的个人规划。
对于毕业后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会更有优势,因为它是专业类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而对想从事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要好于中国传媒大学,因为人民大学的学术研究的底蕴和氛围在一般意义上要好于中国传媒大学。所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优势,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还是要先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再看武书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在“科学研究”一项内由“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部分组成,然后两种科学研究各占一定的权重,最后算出该项的总得分。但是像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这类擅长于经济领域的社会学科研究的专业类院校总的排名就无法靠前,因此这种排名对于要立志于报考经济学科的学生来讲参考价值不大。因此,在看榜单时,我们需要注意其排名的指标有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该如何观察排名的指标变化呢?
首先,看排名的指标数量有没有变。如果,原来只有N个参考的指标,几年内参考指标数量一直在变,一年是N+2, 一年是N-1。或者,前一年考虑的是X指标,后一年X指标被Y指标代替了,那会对最后排名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该榜单就不能很好地展现某一事物的变化及趋势。
其次,看排名指标的权重有没有变化。举个例子,在一项大学排名中,去年把该院校研究实力的权重算作20%,今年又将其提升为25%,那么榜单排名就会因该指标的权重变化而对结果产生影响。
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自2004年开始创立以来,排名的方法和权重一直是保持不变的。始终是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雇主大学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Recruiter Review)占10%,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占20%, 单位教职工的学术论文的引用(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 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占总教师、总学生数的比例(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占10%。从这个角度来看,QS世界大学排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使用该榜单来分析各大上榜学校在过去10年中的表现,会相对而言比较准确。
技巧三:看榜单的发布时间
榜单的发布时间对榜单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也有极大地影响。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各组织团体及个人的变化与发展的速度也很快。比如关于专业前景、收入趋势的榜单中,今年排名第一的专业在五年后或许可能没落了。比如网上流传的2014年7大好钱景职业如下:1、理财规划师;2、人力资源师;3、企业策划、公关经理;4、游戏设计工程师;5、电子商务工程师;6、网络媒体高级编辑;7、网络销售。但随着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这里面的职业在5年后或者10年后不一定还是最具钱景的职业,甚至有些职业还存在消失的危险。此外,几年前最为火热的IT行业现在的热度也不断下降,回归到了理性水平。
技巧四 :使用搜索引擎核查信息
有些机构会为了招生而随意捏造一些榜单来误导学生,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榜单陷阱。由于大学生没有太多精力去做调查,但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作为辨析真伪的基本工具使用。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报考难度是成正比,但每个考研机构都会结合自己的培训重点,来发布了一些最热门考研专业的排行榜,甚至会故意将自己重点培训的专业列为“不太热门的专业”,从而引导畏难的学生报读以大肆盈利,这种榜单不能不说是个错误的引导。
针对此,当我们看到一些商业机构发布的排行榜时,要学会使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当你打开搜索引擎,输入“XX考研”“最热门专业”等关键词时,要将关键词用空格隔开,然后进行搜索。搜索结果出来后,要着重地去看看第二页、第三页中是否有对这个榜单的质疑之声,或者有没有雷同的榜单。之所以要看第二页及之后的信息,是因为百度公司使用了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当我们输入“XX考研”这个关键词时,第一页的信息很有可能已经被考研机构买断,从而导致了你无法直接获取正确的信息。
技巧五:观察榜单发布的载体
大部分的榜单基本上是以表格或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榜单,都必须依靠一定的媒介形态到达受众那里。互联网、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介,都是能够接触到榜单的途径和渠道。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承载榜单的载体来间接地区分榜单的可信度。比如,一些商业性质传单为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会制作一些排名表,如品牌知名度排名、优秀学员排名等,由于这类传单是为了实现市场营销的任务,同时也没有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所以对这类排名表应持谨慎的怀疑态度。
在电视新闻这类的传统媒体中也会报道一些榜单,如500强企业排名、教育行业的实力排名等。由于传统媒体在中国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电视新闻上出现榜单的可信率会比其他信息传播渠道要高,当然也不排除有假新闻的情况。而如果榜单是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就要分类对待。例如,微博上某些大V发布榜单的可信度及可靠程度可能要比小号发布的榜单高;有些榜单发布在杂七杂八、信息十分凌乱的网页上,其可信度就不及门户网站上的发布榜单。
技巧六:看榜单的数据来源
榜单的数据来源至关重要。排名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审核过的、可核实的数据,排名使用的数据应该是按照科学的数据收集过程所获得的。
仍以QS大学排名为例,该排名在评比每一所大学研究实力时采用的“单位教职工的学术论文的引用率”的数据全部来自于Scopus,目前世界上收录最多的文摘数据库。由全球着名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研发,收录了来自于全球5000余家出版社的近21000种同行评审期刊文献,拥有5.5百万学术会议论文,5千万条学术论文记录。是一个文摘和索引数据库。国内外很多最顶级院校都会购买Scopus的数据库,方便师生的研究学习工作。该库收录学科全面,涵盖四大门类27个学科领域,收录生命科学(4300余种)、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5300余种)、自然科学(7200余种)、医学(6800余种,全面覆盖Medline),数据最早回溯至1823年。因此,使用这种国际公认数据来源的榜单的可信性就非常高。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