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浴真伤身吗?

前阵子有条 “沐浴乳恐诱发乳癌”的流言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事后被证明无科学依据。但围绕沐浴露的争议远未停止。近期又有一枚传言袭来,在一篇题为《卫生间里千万别做的6件事》(或者《卫生间里人人都犯的6个致癌恶习》)的文章中,沐浴露再次被点名。在所谓的“6大恶习”中,泡泡浴名列榜首。

“很多年轻女性不喜欢抹香皂洗淋浴,而喜欢躺在浴缸中洗泡泡浴。香皂中的物质多数取自天然物。但是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剂则不然,它很香,但这香味剂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炎、头晕;长时间躺在浴缸中令身体接触泡沫剂,其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泡沫稳定剂’会渗透到皮肤和呼吸到肺中。专家温馨提示:尽量少洗泡泡浴和使用沐浴露,植物油香皂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传言早在2011年就散见于网络,因为缺少权威辟谣的声音,近年来广为传播。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所提到的两种化学品“香味剂”和“泡沫稳定剂”却似乎煞有介事。

要弄清楚传言真伪,首先要弄明白沐浴露是怎么造出来的。

沐浴露属于日化产品,也就是日用化学品。顾名思义它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制剂和化学加工。最简单的沐浴露配方就是水、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稳泡剂、防腐剂、增稠剂、香精、色素组成的。有时候根据产品需要,还会加入增溶剂(做出来是透明的)或者珠光浆(做出来不透明的)。要使它触感更好,还要加入柔顺剂等等一些功能性物质。市面上大部分的洗涤剂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比如洗发水、洗洁精甚至是我们可能觉得更加天然的香皂都同理。

我们最常产生的污垢分为三种:油质污垢、固体污垢和水溶性污垢。洗涤剂之所以能够去污,是因为其中的成分与附着在上面的污垢相互作用,从而还原出物体本来的面貌。

简单来看就是这样:

织物·污垢 +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影响去污作用的因素也很多,以下就是最主要的几个:

1.表面活性剂结构

2.水的硬度

3.机械作用

4.织物类型

5.温度

6.泡沫

其中,承担主要去污功能的就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着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一般作为洗涤成分,但在某些配方中也用作辅助原料,起乳化、润湿、增溶、保湿、润滑、杀菌、柔软、抗静电、发泡、消泡等作用。

正因为它能对两相界面性质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出各种优异的性能,如乳化、洗涤、分散、湿润、渗透、起泡、消泡、增溶、去污、柔软、抗静电等。其中也包括传言文章中提到的“泡沫稳定剂”功能。

插播一句:多数人以为一种洗涤液的好坏决定于其起泡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应的关系。在洗涤过程中,低泡型的洗衣粉效果也不差。但并不意味着泡沫在洗涤中无所作为。在某些场合泡沫仍有助于油污的去除。例如,洗涤液形成的泡沫可以把从玻璃表面洗下来的油滴带走;擦洗地毯时,泡沫有助于带走尘土污垢。此外,丰富的泡沫能在洗涤过程中给人带来润滑、柔软的舒适感觉。这也是洗面乳、洗发液和沐浴露中常加泡沫稳定剂的原因。而且,有时泡沫的存在还可以用来确定洗涤液是否还有效,因为脂肪性油污对洗涤剂的起泡力往往有抑制作用。

补充了解泡泡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哪些。

按离子类型来分:在水中能电离而生成离子的叫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电离的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团带有负电荷的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正电荷的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视溶液酸碱度不同而离解成阴离子或阳离子的则称为两性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少作清洗用。主要用作抗静电剂、织物的柔软剂,也可用于防霉和杀菌。两性表面活性剂基本不刺激皮肤和眼睛,这类主要有甜菜碱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

既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少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又很温和,那我们就重点探讨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问题。

以下是两个门类中最常见的代表: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硫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又叫AS、K12、椰油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这两种叫法是不是很面熟?)、发泡剂,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通常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无毒,微溶于醇,不溶于氯仿、醚,易溶于水,与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伍性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泡沬丰富,生物降解快,但水溶程度次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简称AES)。

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安全用于食品,“(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应不低于90%(FDA,§172.822,2000)。目前并无证据证明它具有致癌性,虽然高剂量确实可能会刺激皮肤,但在一般卫浴产品中作为发泡剂使用时浓度有限,并且是合乎世界各国规范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1]

椰子油二乙醇酰胺(650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叫6501,常温下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具有润湿、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净洗和抗静电性能。易溶于水,能在水中形成不透明的雾状溶液,搅拌后能完全透明,一定浓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中,在低碳和高碳醇中也可完全溶解。在洗涤剂的配方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增稠和稳定泡沫,兼有悬浮污垢防止其再沉积的作用。在与主要活性物间的互相配合下,其脱脂力(乳化动植物油脂及矿物油的能力)有显着的提高。

在日化行业中,6501广泛应用于液体洗涤剂、液体肥皂、香波、洗发剂、清洗剂、洗面剂等各种化妆用品的生产与制造,它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与肥皂一起使用时,能加强清洁效果,耐硬水性好。还可用作膏霜制品的乳化稳定剂。[1]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乙醇胺和二乙醇酰胺曾被研究证实有致癌活性。[2]

1997年12月,美国国立保健研究所和国立环保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一个国家级毒物学项目,是研究二乙醇胺和3种二乙醇酰胺对鼠类影响的课题。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二乙醇胺提高了雄鼠和雌鼠的肝、肺瘤的发病率,同时也增加了雄鼠肾肿瘤的发病率。

在对二乙醇酰胺的研究中表明,含有少量二乙醇胺的油酸二乙醇酰胺无诱发癌症的迹象,而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对雌鼠则有一定的诱癌活性,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对鼠类则有明显致癌活性。由于产品的致癌活性与其中未反应的二乙醇胺量有着比例关系,所以项目报告指出,致癌活性是产品中存在游离二乙醇胺所致。

在美国,二乙醇胺虽不属交通部所规定的腐蚀性物质,但其浓度高时仍可引起皮肤和眼睛的强烈刺激。二乙醇酰胺对皮肤的刺激比二乙醇胺小,属温和到中等刺激物质。对眼睛的刺激也比二乙醇胺小,不过有时也能引起严重的刺激,吞咽下去可能引起恶心、腹部痉挛和腹泻等危害。

二乙醇胺还能同亚硝酸盐或其它亚硝基化剂反应生成亚硝基二乙醇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在含有亚硝基化剂的产品中,不应当使用二乙醇胺。

尽管项目结论指出二乙醇胺及含有游离二乙醇胺的酰胺具有致癌活性,但由于很多因素仍需考察,所以后续研究仍在进行。不过在此之后,欧共体国家向全球发布的化妆品法规中,对 6501的用量、品质、配方和储存容器作了严密的规范。[3]

为了避免二乙醇胺引起的致癌问题,有没有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强力去污的替代品呢?

日化专家推荐了以下三种:

①  单乙醇酰胺,与二乙醇酰胺类似,都是用脂肪酸或酯反应的产物。椰油酸单乙醇酰胺是最常用的一种,它是极好的泡沫促进剂,并且在产品所需粘度方面也优于二乙醇酰胺。但它的熔点高达65℃ ,在室温下为固体,因此很难得到透明的产品。而且用量高时会使产品浑浊,或呈高的浊点;

②  链烷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它和椰油酸或月桂酸酰胺基甜菜碱一样,都是二乙醇酰胺的极好代用品。它们都能达到产品构成所要求的粘度,也是极好的泡沫增效剂,浊点也较低,易于加工,并具有中度的调理作用。

③  另一种替代二乙醇酰胺的技术是水合胶体法。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是常用的物品,Carbomer也是常用的,并且是固体颗粒的极好悬浮剂。

除了上述的表面活性剂及泡沫稳定剂,洗涤剂中可能还会或多或少的添加其他助剂。比如酶,无毒并能完全生物降解;再比如传统的合成洗衣剂常用的三聚磷酸盐(STTP)成分,因为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已经被广为诟病;再比如荧光增白剂,也因为潜在的对人体的伤害而饱受争议;再比如香精(也就是传言文章中所言的“香味剂”),符合国家标准的沐浴露中的香精含量是很低的。洗涤剂中加入香精的质量一般小于1%,小伙伴们大可放心。

蝌蚪君啰嗦了半天,花了大幅篇幅来讲解洗涤剂的成分表,只是想要告诉大家,要讨论沐浴露中的泡沫稳定剂等化学添加物是否有毒性的问题,需要细化某个种类的具体成分,最好是有对应的中英文名称和分子式,而不是简单的一概而论。

而且,我国对于化妆品成分标注有严格规定,自2010年6月17日起,在内地销售的属于化妆品定义的护肤产品、彩妆产品、沐浴产品等,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中所添加的所有成分的中文标准名称。所以,消费者看到不太了解或者不太放心的成分,可以仔细辨别清楚再选购。

最后的最后,蝌蚪君再提醒大家: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涤产品。国内正规厂商生产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经检测合格,都会标明由卫生部批准的“卫妆准字”号;检测合格、允许进口的相关产品都会标明“卫妆备进字”号,这些都可在卫生部的网上进行查询,也可拨打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查证。

参考资料:

1、 http://www.chemicalbook.com/;

2、 《二乙醇酰胺的毒性及其代用品》,刘有才,《日用化学品科学》,第2期(总第105期);

3、 《高安全性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葛 赞,黄亚茹,方灵丹,谭红川,《日用化学品科学》,Vol.32 No.2。

  • 发表于 2014-11-21 00:00
  • 阅读 ( 502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