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时光过得更慢?

当我们陷入悲伤之中,常有人鼓舞我们振作精神,“给你的悲伤定个时吧”。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众多的情绪当中,悲伤持续的时间最长,平均可以达到120h。相比较而言,快乐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几乎如云影般掠过(35h)。

为什么悲伤能够持续这样久呢?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其沉思默想(rumination)的性质有关。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不良情绪,别无他法,最长的时光总是最差劲的时光,真的是这样么?

一、常识的正确性

生活中,我们极易沉溺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无论是失恋还是面对亲友的离去。然后,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慰藉:时间是最好的治愈药。因为常识,我们笃定时间的力量。而比利时鲁汶大学科研人员在对人类不同情绪的持续长短研究中,也证明常识的正确性。

科研人员要求233名实验者回忆最近发生的情绪片段,报告它们的持续时间,并回答以何种策略应对这些情绪。最后统计发现,悲伤情绪维持的时间最长,平均要5天才能平复;“憎恨”及“喜悦”则分别维持60小时和35小时;“恐惧”、“羞愧”及“厌恶”的负面情绪则只持续约40分钟和30分钟。

然而为何悲伤持续的时间最长,该研究用了事件的重要性与我们对事件的“沉思”进行了解释。简单说来就是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仔细考虑和处理所发生的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悲伤时,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理顺内心的冲突,努力宽慰自己去达到新的平衡与适应。我们需要用五天去完成悲伤,这很可能只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适应性行为。

研究人员还发现,内疚作为一种情感的坚持就比羞耻持续的时间更长,这也符合事件重要性与沉思决定情绪时长的解释。

二、让悲伤堆叠成混沌而厚重的记忆墙

《健康心理学》曾经发表过一篇证明食物对治愈心理无用的文章。因为似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心情不好的时候,能通过美食治愈自己。不过文章中的实验却证明,食物只是安慰剂,时间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研究将实验对象分成三组,所有人均观看能引起负性情绪的电影。放映完成后,第一组获得一根燕麦棒,第二组可以大吃特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第三组什么都没有得到。结果显示,不管吃不吃东西,实验对象的心情都会好转。根据这项实验,恢复好心情似乎跟食物没有关系。

不过,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时间的治愈作用都来源于我们自己。时间久了,刺激事件会背景化,我们无法鲜明完整地提取它们。所有那些我们本以为会“永远在乎”的事件,最终会堆叠成混沌而厚重的记忆墙,它成为你我经验的一部分,它们可能影响我们后来的认知,却再也无法独立引起任何情绪反应,或者消耗任何认知能量,因为它们独立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纪伯伦写道“我小心的培育我的忧伤,它是那么脆弱”,这位诗人似乎也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悲伤,但依旧被乐观统治。

三、人是时间的尺度

其实,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于情绪与时间感知的研究还可以用更为微观的方法进行。那就是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我们都知道,时间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像我们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没有客观的感受器,所谓对时间的知觉实际上是对事件和运动的知觉,因此时间信息加工不能脱离非时间信息,比如情绪、注意、唤醒程度等等。一般认为分配的注意越多,唤醒程度越高,知觉到的时间就会越长。

通常,科学家会用带有不用情绪图片或音乐(消极、积极、中性)启动人们的情绪,然后研究此状态下的时间知觉,不过实验程序的标准化与实验结果是否能泛化到真实的情绪事件中去(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香港歌手王菲所唱的歌曲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段幽默的话:和心爱的姑娘坐在一起,一小时就像一分钟;坐在烤人的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很多时候我们为时间所饶,但其实,科学或者文学的结论都是一样——记忆是感悟时间的唯一手段;所有的时候,人才是时间的尺度。

(撰文:潘二妮)

  • 发表于 2014-12-05 00:00
  • 阅读 ( 554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