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得胆结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有两种由小病引发的疼痛虽然通常并无大碍,但却往往给人“痛起来真要命”的形象。其中之一是急性根尖周炎引发的牙痛,而另一个,就是由胆石症引发的胆绞痛。作为十分常见的疾病,胆结石和它所并发的慢性胆囊炎的确让不少人尝尽了苦头,不过如果能及时就医接受正确治疗,胆石症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胆结石的形成

胆石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当常见的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以达到5%~15%,我国的发病率要稍低一些,但也依然算得上常见病。胆石症患者的结石可以按成分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和棕色素结石,不过后两种结石一般并不常见,且和其他疾病(如胆囊感染、肝病等)密切相关,本文所着重介绍的是最常见的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若想“摇身一变”成为胆结石,其所在的环境就必须要具备下面三个因素:

◆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中绝大部分(85%~95%)是水,除此之外大多是胆固醇、磷脂、胆汁酸等物质。在正常人体内,磷脂和胆汁酸可以协同作用,将不溶于水的胆固醇包裹成一个个微粒并分散到胆汁中。但如果人体内缺乏磷脂或胆汁酸盐,或是胆固醇含量高到这两种成分无法完全处理的水平,未被处理的胆固醇就会逐渐形成脂质体,并演变至结晶,而胆固醇结晶则是胆固醇结石发展所必须的。此外,如果胆汁中脱氧胆酸(一种从肠道吸收得来的胆酸)的含量增加,也会促进胆固醇脂质体的形成。

◆胆固醇成核:虽然胆汁成分的改变是“万恶之源”,但单单有这一点也无法形成胆固醇结石,这时胆汁对胆固醇成核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了。胆汁在正常情况下会存在一些蛋白质,例如胆囊所分泌的黏蛋白,然而如果蛋白质的含量过高,胆汁中的胆红素便会与蛋白质相结合,组成结石的核心。随后,胆固醇脂质体便会在这一复合物的促进下形成结晶,附着在核心表面,胆固醇结石的雏形便就此形成了。

◆胆囊功能受损:在正常情况下,即使胆固醇利用前两步成功形成了微小的结石颗粒,但由于胆囊具有排空能力,这些颗粒或结晶也会被及时清除胆囊。但如果胆囊的收缩能力受到了一些因素(如药物、炎症反应或激素失衡)的干扰,排空过程便可能无法及时进行,长此以往,形成较大的结石也并非不可能了。

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和症状

同其他病理过程一样,很多疾病、药物或是身体特性都是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常见的胆石症危险因素有:

◆遗传因素,包括某些与胆结石形成有关的基因突变;l生活方式,例如缺少运动、肥胖、糖尿病、营养过剩(尤其是高脂饮食)等;l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液内甘油三酯的升高,或是“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l年龄因素,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激素影响,胆石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服用避孕药、接受激素替代疗法,或是男性接受治疗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剥夺疗法也都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胆石症的进展往往较为缓慢,从形成结石到出现需要手术治疗的症状,往往需要经历十几年之久,不少胆石症患者是在接受胆囊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胆石症在5年内出现症状的可能性仅仅为8%~10%,而这些出现症状性发作的患者中也只有5%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偶然发现的胆结石往往仅需观察,因无症状的胆石症而接受胆囊切除术没有任何必要,而且会面临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绝大多数胆石症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有两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胆管被结石所堵塞,滞留于胆囊的胆汁则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的胆酸,从而产生症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往往表现为腹部右上方的持续性疼痛,疼痛类型和心绞痛类似,一般由夜间进食、大量进食或摄入脂肪性食物所诱发。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常很少存在感染,症状主要是由局部的炎症反应所引起的。它的症状则主要为进食高脂肪食物后的腹胀、上腹痛和嗳气(打嗝),且可通过进食碱性食物来缓解。

胆石症的治疗

一旦怀疑胆石症发作,就医进行检查以确定胆结石的部位、大小和性质十分重要。如果能做到空腹就诊,胆囊超声是最理想的检查手段,因为超声诊断胆石症准确度高(高达95%以上),价格便宜且不会受到电离辐射。如果进行超声检查后医生认为需要更多信息,CT、磁共振造影或是放射性核素扫描同样会有很大帮助。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存在细菌感染,往往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除此之外,对于轻中度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尽快切除胆囊也很有必要。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却与此不同,患者一般仅需要对症治疗,不过,如果出现胆石症反复发作,下面这些积极的治疗手段则应被考虑:

◆胆囊切除术

这一手术往往会利用腹腔镜来进行,腹腔镜仅仅需要腹部隐蔽部位的几个小切口,便可完成胆囊切除的全部步骤,不仅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类似,而且手术造成的损伤往往更小,术后恢复也更快。仅有5%的患者因一些原因而无法接受腹腔镜手术,此时便需要开腹手术。

◆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可以通过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等途径来溶解结石。不过这一疗法存在着很多限制:患者的结石要能透过射线,直径要在15mm以内,且需要至少治疗两年以溶解结石。一般认为熊去氧胆酸几乎没有副作用,治疗成功率在40%~60%之间。

◆体外冲击波碎石

同肾结石一样,胆石症患者的结石也可以通过冲击波来粉碎,进而被排出体外。这一疗法同样限制较多:结石要能透过射线且数量≤3块,结石的直径之和<30mm,且患者的胆囊功能必须正常。由于它的长期效果不佳(5年后超过40%的患者复发),目前已基本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取代。

  • 发表于 2014-12-26 00:00
  • 阅读 ( 495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