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VDO? (附图片)

EVDO 是 Evolution-Data Optimized 的缩写,是无线数据传输的电信标准。它支持移动设备上的快速互联网访问,增强移动用户的连接性。 EVDO 能够提供类似宽带的速度,一经推出就彻底改变了移动互联网。这项技术如何影响您今天的移动体验?加入我们,我们将揭开其持续的相关性。

EVDO 是一种高速无线宽带协议。也称为 EV-DO、1xEvDO 和 1xEV-DO,它是几个主要的第三代 (3G) 无线数据标准之一。使用EVDO技术的移动设备可以快速上传和下载数据,并且只要有来自无线塔的信号,该技术就始终"开启"。与 WiFi® 连接不同,具有 EVDO 的设备不需要靠近无线热点;相反,手机本身可以成为热点并与其他设备共享其互联网连接。

电信行业协会为该技术定义的官方名称是"CDMA2000,高速分组数据空中接口"。首字母缩略词 EVDO 是"演进,仅数据"或"演进,数据优化"的缩写,反映了它是早期码分多址 2000 (CMDA2000) 系列无线产品的下一代演进。 EVDO标准于1999年制定,但此后协议已升级为提高速度。

3G 和 CDMA

当连接到信号塔时,EVDO 设备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CDMA 使用先进的数学技术允许多个无线设备在同一射频上同时传输。每个设备(例如手机)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数学签名。发射器将此签名应用于原始信号并发送修改后的版本。接收器应用数学运算的逆运算来恢复原始信号。

蜂窝塔接收和传输信号,但包含拨打的电话号码等信息。

术语"CDMA"通常用来指代信道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作为无线电传输骨干的特定技术。从上下文来看,预期的含义通常很清楚。例如,CDMA2000 是一种使用 CDMA 技术的数据处理标准。

EVDO 工作原理

传统无线网络在接收和发送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路径,与传统电话网络非常相似。相反,EVDO 将数据分解为单独的数据包,这与互联网上使用的数据处理技术相同。每个数据包的发送均独立于所有其他数据包。这可以节省其他设备使用的带宽;例如,当通话双方都没有说话时,连接不会消耗带宽。访问 Internet 站点时,在站点开始发送网页之前不会使用任何带宽。

原始 EVDO 协议(称为修订版 0)的理论吞吐量为每秒 2.4 兆比特(Mbps)。这与美国目前可用的许多有线 DSL 和有线宽带连接一样快。升级到修订版 A 将速度理论上提高到 3.1 Mbps。第三次升级(修订版 B)于 2010 年 1 月发布,但尚未完全部署;开发商高通公司预测,在某些情况下下载速度将高达 14.7 Mbps。

高通公司已经制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EVDO 功能演示。在其中一个视频会议中,参与者以 60 英里/小时(96 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传输视频会议所需的大量数据是一项重大挑战,尤其是在这样的速度下。在另一次演示中,从时速超过 150 英里(240 公里/小时)的子弹头列车上拨打了电话。

UMTS 和 HSDPA

EVDO 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 UMTS — 有时以其无线电接口标准的名称 Wideband-CDMA (WCDMA) — 使用更大的频带进行数据传输。与其他一些无线技术相比,这种方法更不易受到拦截和干扰。不过,数据传输速度比 EVDO 慢,最高可达 2 Mbps。

HSDPA 代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基于 WCDMA 技术构建,但在方式上进行了许多重大更改该数据已被处理。该协议被认为是 3.5G 或增强型 3G,比 3G 更进一步,但还不是第四代。 HSDPA 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一个传输通道,并安排数据传输以利用最佳条件;这意味着数据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用户。消费者通常可以使用不同速度版本的 HSDPA,下载速度范围从 1.8 Mbps 到 21 Mbps 或更高。

这对用户有何影响?

EVDO 的优势在于它使用相同的广播频率es 与现有的 CDMA 网络一样。由于从监管机构购买频谱极其昂贵,这降低了建设和使用新网络的成本。 HSDPA 虽然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高水平的服务,但对消费者来说也可能更昂贵。

移动互联网用户应该记住,使用什么标准传输数据通常取决于网络;例如,美国 Verizon 的手机可以访问 EVDO,但不能访问 HSDPA。将携带无线设备出国旅行的用户可能需要检查特定网络是否支持这些设备。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建议考虑投资一款能够在国际网络上可靠工作的设备,以避免掉线、无法发送数据和其他问题。

随着新无线标准的发展,质量无线服务的质量趋于改善。并非所有区域都提供各种选项,并且可能有不同的性能率。更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服务计划的成本可能更高。早期采用者还可能发现很难获得技术支持和帮助,因为技术人员可能不太熟悉他们正在使用的产品。

  • 发表于 2024-02-06 20:18
  • 阅读 ( 20 )
  • 分类:科学教育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