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路怒症是怎样的?

前几日成都市一男子痛殴女司机的路怒症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路怒症”一词也再次引入公众视野,为什么说“再次”?因为“路怒症”并非是中国所创,而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roadrage(路怒)一词也理所当然的被收入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

成都路怒症事件相较于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中国的路怒症是温柔的。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路怒症已成传染病”,也是当下十分流行的国际通病。在世界各地,凡是有车的地方都会发生公路暴力,而这其中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路怒症虽风格各异,但简直有种耸人听闻的感觉。

一、英国路怒症

英国的男士总以绅士著称,而英国的路怒症却没有绅士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种“英式幽默。”

2012年9月,英国伍斯特郡的萨默维尔路,一名男性车主(暂且称他为A)因临时变道,被另一名车主(暂且称为B)叫停,B下车后在A车前“邀请”A下车,B没有表现的十分愤怒,只是用手指示意A下车,但是A是拒绝的。于是B车主不知从哪牵来一匹马(牵马时间不超过2分钟),骑马在A车主的车上一顿乱踩,现场虽充斥着两名车主的愤怒和咒骂,但也有种滑稽的味道。

如果说英国男士的路怒症是一种另类的幽默,那么英国女人的路怒症给旁人的感觉便是一部《惊声尖笑》。

同样是英国伍斯特郡,2013年,据《伍斯特新闻》报道,一名女车主(A)因从超市停车场外出时走进入口车道,与另一名女车主(B)狭路相逢互不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口角,最后大打出手,A车主许是刚逛完超市,从车中掏出一把刚买来的菜刀,直追B车主,B车主显然受到了惊吓,一路尖叫寻求支援,这场因路怒症引发的闹剧最后由警察出面制止,车主B除了受到惊吓和嘲讽并未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英国伍斯特郡,是英国交通事故最为频发的一个地区,其中萨默维尔路号称交通事故街,是英国车祸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条街,根据车祸事故保险索赔数据统计,在过去10年中,萨默维尔路上平均每年都要发生10起交通事故保险索赔案。这条街上的居民也被人们称做是全英国最粗心、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群体。为了提醒住在该街区的司机们在冬季安全行车,当地使用至少1500平方米的“塑料气泡膜”包装材料将这条街上的几乎所有物品都“打包”保护了起来。

如果说英国的路怒症是一种另类的英式幽默,那么美国的路怒症就是一场西部片了。

二、美国路怒症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自2009年至2013年全美发生200多起“路怒”谋杀案件,1.2万起“路怒”伤害事件,共有1554人死于公路暴怒交通事件,因路怒症而死的美国人是一天一个。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路怒”冲突平均每年增长7%。

2015年2月,科罗拉多州的I-70号州际公路,一名黑色轿车司机因不满卡车占道,将枪指向了一名卡车司机。卡车司机当场死亡。

2015年2月,拉斯维加斯,一位母亲带孩子外出游玩,因驾驶技术问题与另一名车主大打出手,最终死在枪下。

2015年3月20号,休斯墩一名28岁的女子因为开车上班途中对着前面的一辆汽车按喇叭,结果被对方司机隔着这车玻璃枪击头部,所幸及时送往医院,并无生命危险。

2013年,在洛杉矶西10高速路上,一开宝马的华裔男子被一个墨西哥男子开车追逐被枪击身亡。

为什么美国路怒症的死伤率那么高?

美国作为传统,并没有禁枪,有11%的美国司机表示,他们会在汽车里放上一把上了膛的手枪。就像美国电影中一样,司机总能在车上找到一把枪,但这些枪并不是为了僵尸准备的。

在美国开车的人,大多人带枪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自保,没有枪的司机一定不能按喇叭、竖中指等表示不满,在美国,都是事后有专门的投诉机构进行投诉,血的教训告诉他们,一切的不满一定要忍耐。但这还不够,带枪也要比别人拔枪快,否则……2015年1月,纽约两男子因为停车位争执,一方因掏枪太慢被对方射击身亡。

三、德国路怒症

德国的路怒症跟前两个国家相比除了杀伤力持久外,就有一些……令人费解。

在德国西南部的艾尔菲地区,一个德国大叔因为对交通不满而感到沮丧和愤怒,制造了762起路怒案件,警方用四年才抓获凶手,并在凶手大叔家中发现了作案工具若干以及1300发子弹。

而这位大叔看似人畜无害但为何对公路交通严重不满和沮丧却并未提及。

四、俄罗斯路怒症

俄罗斯人总被冠以战斗的民族,从俄罗斯的新闻与报纸中报道的路怒症来说,这“战斗民族”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且是十分团结的战斗民族。

给人一种“能用拳头解决就绝不瞎吵吵”、“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感觉。例如:

2014年9月,俄罗斯西部奔萨州,双方因打喇叭竖中指的问题大打出手,本来是两个车主的矛盾,最后演变成双方多人混战。

2013年8月,莫斯科明斯克大街,一中年男性车主因不满前方司机临时刹车,将另一名车主直接从车窗中拽出,引发多人混战。

俄罗斯的路怒症总是引发多人混战,总给人两方肌肉男混战摔跤的错觉。而俄罗斯因为民风彪悍,车速普遍较快,交通事故频发,路怒症在俄罗斯所引发的混战也早已见怪不怪了。由此可见,俄罗斯的交警对于此类问题,应该也算是手到擒来。

五、印度路怒症

在印度,汽车被视为财富的有力象征。如果车遭剐蹭,车主会觉得自己的地位遭到冒犯与践踏。这是他们绝无法容忍的,谁剐蹭他们的车,就必须付出代价,如果出现汽车手奥剐蹭时,他们便必须要拳头相见。而结果也必须非死即伤。

印度新德里,2010年12月,格拉夫·库马尔开车送货,在新德里一条拥挤的路上与一辆车剐蹭。他被对方立即拦住,并从车内拉出,推倒在人行道上,头部受伤。一个小时后,库马尔死在医院。

负责这起案件的警官O.P.曼达尔向记者说:“这种事天天发生。起初本是一次小争吵,结果愈演愈烈,于是开始动手,闹出人命。”

印度警方并没有确切统计“路怒”引发多少冲突,因为这种事总是频繁发生。

据印度交通管理部门统计,很多城市20年来机动车数量增加超过两倍以上,但道路长度仅增加17%。每天大约1000万辆机动车在城市街头行驶。因为路怒症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人员伤亡,更多是交通系统的瘫痪。

六、澳大利亚路怒症

澳大利亚的路怒症是缠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5年4月,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附近,一男子对另一男子大打出手,又是用滑板抡,又是拿石头砸,另一男子也不甘示弱,与其扭打在一起,两人十分火热。据报道这两名男子早在出手之前的几百米之前就结下仇怨,在这几百米中互相挑衅直至红灯停下,方才出手。

而澳大利亚作为交通事故频发的国家,所颁布的最有效的对策就是罚款,高额的罚款来对待,不管是路怒症还是其他交通事故,例如,闯红灯者将有300澳元的罚款,而此前的罚款数额是225澳元;遮掩汽车牌照的处罚金额从76澳元猛涨至300澳元,是从前的4倍之多。此外,汽车追尾事故的罚款金额也从原来的178澳元增至300澳元。

所以说,在澳大利亚想犯犯路怒症,也要先看看自己的钱包答不答应。

路怒症作为一种“国际通病”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但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风格和处理方式,而中国的路怒症相较于一些合法持枪的国家,病态的形式已然相对温柔,没有闹出人命,最多也是一些身体伤害。但路怒症对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车主都是一件麻烦的事,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身,希望不管任何国家的司机能有安全驾驶的交通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开斗气车,文明行车,避免路怒症的发生。

  • 发表于 2015-05-28 00:00
  • 阅读 ( 437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