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借势营销火了谁?

日前,北京宣布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一时之间,各家公司纷纷借冬奥会的势,朋友圈满屏皆是成功申请冬奥会的消息。相信大多数人会怀疑,就是是冬奥会举办权火了,还是这些刷屏的企业们火了?

图片借势最风靡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些例子





上面是网易科技、搜狐、滴滴打车、万达、QQ钱包等做的与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的相关营销传播活动。

当前最快的传播媒介是微信朋友圈,其次是微信公众号,再是微博,微信企业号的活跃度远远低于一年前的活跃度,而微博的活跃度则更加不尽人意,我关注的30个科技类微博账号,以前一天的发布量在1000条左右,现在大约在500条左右。微信朋友圈算是最适宜的传播媒介,用户将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微信朋友圈上。

H5风靡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在朋友圈销声匿迹了,毕竟泛滥成灾的产品是很难获得关注度的。小视频也终究沦为了玩物,从视觉冲击的效果来看,图片媒介是最直观展示,又是最容易传播转发的介质。

于是乎,各大企业的公关、营销人员纷纷借着冬奥会举办权的势头,与自家的产品联系在一起,借着“东风”在朋友圈传播,传播的介质是图片配合简单的转发语,主体内容是图片上隐含的品牌和冬奥会的相关信息。

图片借势之所以会受到公关、营销人员的喜爱,和微信的传播方式有关,文字介质的传播周期长,用户基本上是过目就忘,而图片很容易被转发到各个群里,一个红包,就会让几张图片满天飞,从而形成巨大的传播风暴,理想状态是这个效果。

但,现今的状况是,用户容易对各种铺天盖地类似的产物产生疲惫感,无论是风靡一时的H5小游戏,还是酷炫的H5页面,包括各种链接等,用户一旦疲惫后,就很难再对该类产物着迷,所以图片介质虽然看似简单有效、冲击力强,但用户也很容易对千篇一律的东西疲惫,也就是说,企业所希冀的传播质量并没有达到,用很多人喜爱的一句话就是,企业们在“自嗨”,如此说法虽然有些许夸张,但是不能不说其揭露了朋友圈营销一窝蜂似的雷同出击的尴尬。

简单即是最难

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越是难以做到差异化,做到优质竞争。这个对于企业的创意设计要求非常高,无异于“石头做成黄金”,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根据我朋友圈的效果来看,很多企业的图片甚至都是模糊的,而创意也是简单的几个字往图片上一P,直接结束,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如何能打到高质量的传播呢?太小看用户的智商了吧。

还有一点是,内容形式上,更多的是品牌相关信息,没有一丁点儿关于实际产品的落地信息,这种硬性的品牌宣传真的有用吗?

所以,千万误以为图片介质是最容易的介质,试问,有几个企业的借势传播,和自己的创意部门有合作,和UI设计部门有合作。大多都是公关自己PS了一下,就直接往微信群里一丢,完了就结束了吧,瞧,多么简单的传播活动,朋友圈也有刷屏。

图片是一种传播,但传播出了什么呢?从上面的几幅图中,我们理解了什么,理解了有一个品牌叫万达、叫QQ钱包,然后呢?戛然而止。况且,在信息流如此强大的今天,仅仅依靠这种莫以名状的传播,对于品牌有何作用?借势营销切勿乱用,特别是对创意方面的要求,做不到的话,还是不要去浪费的好。

从当前的传播效果来看,获得冬奥会举办权,火的还是冬奥会自身,企业们硬生生的往上面凑,怎么也火不了啊。

  • 发表于 2015-08-02 00:00
  • 阅读 ( 421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