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没那么夸张

网友问:昨天(11月18日)微博上有很多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研究称,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6天鲜肺变黑肺无法逆转。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这具体是怎么回事?雾霾真的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

雾霾实际上分为雾和霾两类。对于雾来说,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滴悬浮在底层大气中,而霾则主要是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一起组成的悬浮气溶胶。对人体而言,霾的危害更为严重。而这危害因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存在而更加严重。

日常所说的PM2.5,实际上指的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类颗粒物可以被吸入肺中,并有大于60%的组分会停留在肺中,因此也称作可入肺颗粒物。如果长时间吸入PM2.5超标的空气,大量可入肺颗粒物留存在肺深处,就会使得肺泡颜色从粉红变为深红或黑紫色。例如,香烟的燃烧可产生大量PM2.5,因此长期吸烟人士去世后检验,其肺大多呈现黑色。

那么,雾霾可以在6天内让肺变黑么?其实,由于可入肺颗粒中一部分难以排出体外而累积,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正常环境的人,在年老时肺部多少也会有一些黑色斑点,这就是长年累积在肺内的入肺颗粒。肺部变黑的快慢,其主要和PM2.5的摄入速度有关,单位时间摄入量越多,肺黑色部分形成的越快、越显著。对于消息中报道的大鼠实验,是使用在城市中心收集的PM2.5制作成悬浊液,直接灌注于大鼠肺部,从而人为建立一种急性肺损伤模型,其目的是用来进行PM2.5入肺后对肺造成损伤研究及防治方法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在灌注6天后解剖大鼠,发现PM2.5污染处理组大鼠肺部有黑化现象,而经过广州某药厂的中药制剂灌胃处理后的预防组大鼠,肺部黑化现象则不显著。这就是网上流传消息中三幅图的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灌注大鼠,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肺损伤情况。使用高浓度、处于溶液状态的PM2.5颗粒直接送入肺部,可使得这些颗粒大量、迅速沉积于大鼠肺部,这与现实生活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依靠呼吸进入肺部的PM2.5,从入肺方式和沉积效果来说十分不同。在加上人暴露在PM2.5空气中的时间并不占大多数,因此,人吸入的并能沉积于肺部的PM2.5,从比例上来说相较实验用的大鼠远为低。因此,媒体用经过6天肺灌注的大鼠的情况来类比人体的情况,这实际是一种误读。对于我们来说,减少雾霾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合理使用口罩、过滤器等器材,可以有效减少PM2.5的摄入,并不会“鲜肺6天变黑肺”。

此外,对于有报道所称“所使用药物可有效降低PM2.5对肺部危害”的结论,还应保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种依靠急性动物肺损伤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长期低剂量的PM2.5摄入,以及能否在人体内还起到相同功效,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结果的验证。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一出现雾霾就表示空气污染很严重?

PM2.5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 发表于 2013-11-19 00:00
  • 阅读 ( 634 )
  • 分类:其他类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