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有其优点,比如,夫妻两人不但可以相互协助抚养子女,而且还可以共享彼此的财产。但是,无论如何,从进化史角度来说,它可能对防范性传染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起不到多大作用。
一项新的统计研究显示,性病病原体的出现通常会阻碍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当然,那些不用避孕套且只有一个长期性伴侣的人感染衣原体(Chlamydia)和淋病(gonorrhea)的风险要比那些经常乱搞一夜情而又不采取保护措施的人要小得多。但是,经后代繁衍,只有在性传染病传播性和致命性适中的情况下,它才会促进一夫一妻制。
本项研究的研究员David McLeod说:“当然,如果所有人均在某个特定时间决定配对并坚持这种战略,那么病原体就会彻底根除。大部分行为实际上起初都不常发生,所以它们是成功延续还是彻底消失,其实在它们还是很罕见的时候就确定了。” David McLeod现为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in Ontario)的博士生。
有配偶的人较少
McLeod在Live Science杂志上提到,尽管对两性结合发展方面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但是还没有人尝试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性传染病(STIs)会对一夫一妻制的发展造成何种影响。性传染病(STIs)会引起不孕不育、甚至死亡,因而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极小。
为了确定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出现是否会促进物种向单一配偶的生活方式发展,McLeod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个滥交人群的数学模型。
McLeod说:“我们假定在这个基准人群中,人们全都是性关系随便者,他们每次性交都是一次性的。”
一旦人群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研究人员此时加入了一个转折性因素,将那些更喜欢配对结合、且至死不渝的人加入到其中。这些一夫一妻的信仰者掺杂到那些滥交人群中,他们是发展兴旺是最终消亡,这取决于其择偶策略有没有发挥作用。
最后,此模型将一个病原体纳入其中,并且可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此病原体的人或不孕不育,或早死,或两者皆有。在某些条件下,病原体会迅速蔓延;而在其他条件下,传染性不强。
传播性和病毒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让虚拟对象自由活动、交配和繁殖。他们发现,有两种因素会影响单一配偶者和滥交者之中由谁胜出。
第一个因素比较符合逻辑,那就是传播性。性传染病需要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但还要不能在整个人群众蔓延。如果不容易感染性病,那么人们和伴侣结伴安定下来的动机就没那么强烈,因为滥交者感染的风险不高;相反,如果性病极容易蔓延,那么大部分受试者都会感染。那样的话,选取一个未染性病的配偶的几率就很渺茫了——所以,人们会觉得享受放荡不羁的生活才是上上之策。
McLeod说:“只有在中等传播速率下,择偶配对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个发现的因素有点儿让人诧异。进化生物学家曾怀疑不孕不育对于要传宗接代的人来说比死亡还要糟糕。因此,研究人员料想,与致死的传染病相比,导致不孕不育的性传染病应该更能促进了一夫一妻制的发展。
然而McLeod和他的同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比起不孕不育,当感染性病的风险是致死时,人们更倾向择偶配对。
原因何在呢?试想有一种可以引起不孕不育的隐性性传染病。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一个患有性病的人结婚,之后才发现你们不能生育小孩。你自己可能没有染上性病,但是你的基因再无遗传后世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单一配偶制甚至也会对健康的人不利。
现在想象一种可以致死的性传染病。你可能和一个患有性病的人结合,但是不久疾病夺去了你配偶的生命。你们可能会有孩子,也可能没有,但是你从此重获自由之身了。如果你自己没有染上性病,那么你就可以去寻找新的伴侣。如果恰好找到一个未感染性病的伴侣,那么单一配偶制有可能成为你的保护伞,但是如果不幸又碰到一个性病患者,那么你只能在短时间内出局了。
建立一夫一妻制
McLeod说,这些发现没有将其他因素考虑在内,比如资源共享、抚养子女等有助于一夫一妻制发展的因素,但是这个发现仍然适用于那些寻找伴侣的人。这项科学发现也可以解释真实世界的一些场景,比如那些被致命的性传染病折磨的瓢虫 。尽管会有感染性病的风险,但是它们也不会接受一夫一妻制,因为大多数已经染上性病了。
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疾病的角度看,单一配偶比较少的情况下,控制传染病是很难的。而且单配偶比较难实现。”
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刊登在了2014年10月14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上。
(译审:JY Chen)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