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密西西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2013年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实现了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毒婴儿感染者。何为“功能性治愈”?这个案例对于人类攻克艾滋病有何影响?与07年的艾滋病治愈案例有何不同?
1.女婴是被标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愈
艾滋病女婴于2010年在密西西比医院出生,出生30小时后,儿科专家汉娜·盖伊(Hannah Gay)即用三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对其进行治疗。这种混合药物疗法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展试用,因其配置类似鸡尾酒的配置,也被称为“鸡尾酒疗法”。迄今为止,鸡尾酒疗法仍是艾滋病毒感染治疗手段上的最大突破。如今只要艾滋病感染者坚持鸡尾酒疗法,病毒就可以被控制在几乎检测不到的水平(即每毫升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少于50个),感染者可以享受接近预期寿命的人生。
但是,艾滋病毒如此可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无限期地隐藏在人体免疫细胞中,潜伏在DNA里。一旦免疫系统承受到压力:哪怕是轻微感冒或者高强度的疲劳加班需要征用现役免疫细胞时,病毒便开始重新活跃,复制并感染其他细胞。通常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一旦停止联合药物治疗,其体内的病毒载量立即发生报复性反弹。
这个女婴是已知唯一的例外情况:在她出生十八个月后,她的母亲就停止了带她去看医生,当盖伊再找到她们时,这位母亲声称她女儿已经停药六、七个月了。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盖伊对女婴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她体内没有发现病毒的踪迹。这个结果也得到了全国医生的进一步证实。
2.医生将此称为“功能性治愈”,而非“根本性治愈”
虽然女婴体内的病毒载量处于检测不到的水平,然而,有几项测试表明,她的血液中依然存在艾滋病毒的基因片段。由于病毒表现为已停止复制,但是还没有被完全根除,研究人员将之称为“功能性治愈”。
3.此例可能改变出生婴儿感染艾滋病毒的治疗方式
在美国,艾滋病毒很少在母婴之间传播。这是因为一旦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怀孕,医生会让其在整个孕期不间断地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且采用剖腹产(此例的母亲并未寻求产前护理,也没有在怀孕初期服用药物)。
但在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资源有限,药物疗法费用高昂,导致每年有超过33万名携带艾滋病毒的婴儿出生。如果科学研究能够证明,这种早期治疗的办法在其他婴儿身上同样有效,将大大有助于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婴儿艾滋病毒流行水平。
4.标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局限性
标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难以对在婴儿阶段之后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
研究者尚不明确为何标准药物治疗在这名女婴身上如此有效,他们猜测这可能和其出生后立即用药有关。除此之外,似乎找不到这名女婴与其他数以百万正在服用药物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有何不同。如果这种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名女婴的奇迹对于其他在人生后期阶段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来说不太具有参考意义。
5.已知另外一例成功治愈艾滋病毒的案例与本案差别巨大
2007年,一位名叫提摩西·布朗(Timothy Brown,此案例的详细介绍请见《艾滋病为什么难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通过接受骨髓移植而被治愈。由于捐献者的免疫干细胞对艾滋病毒有自然抗性,在替代了布朗的免疫干细胞后不仅没有受到感染,还杀灭了他体内的艾滋病毒。
虽然骨髓移植这种方法取得了效果,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而言还是风险过高,因为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排异反应。布朗的医生这样冒险是因为,布朗无论如何也需要接受骨髓移植,因为他患了血癌,在骨髓移植前他只能通过化疗手段来杀死癌细胞。
手术的结果是“消除性治愈”:手术几个月后,医生再也无法从他的血液中检测出任何艾滋病毒的痕迹。尽管对于普通感染者而言,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来治疗艾滋病风险巨大,但已有研究团队受此启发,开始研究能否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改造以抗击艾滋病毒。
(作者:蕨代霜蛟)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