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因为战争等原因,诺贝尔物理学奖出现了六年的空缺,分别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那么,如果诺贝尔奖如期颁发,谁会是这些获奖人呢?诺贝尔物理奖评奖委员会的档案里可能有很多被提名人,而且前50年的档案已经解密。我无缘查阅这些原始档案,只能根据我对物理学发展史的粗略了解,提出个人的推荐名单。为了避免过多的遗漏,每一年我推荐二至三人。
(1)1916年,爱迪生,弗莱明,德福雷斯特,以表彰他们发展了真空电子管技术。爱迪生在1883年发现了爱迪生效应:热电子从加热的碳丝里发射出来,形成电流。弗莱明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真空二极电子管,1906年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在晶体管出现之前,这些电子管对电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1931年,一半授给索末菲,他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的基础贡献,特别是改进了玻尔的原子模型;一半授给乌伦贝克和哥德斯密特,他们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据说索末菲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未获奖者,获奖理所应当。在量子力学中,自旋已成为微观粒子的一种重性质。
(3)1934年,盖格和伽莫夫,以表彰他们对粒子衰变研究做出的贡献。盖格发明并改进了研究粒子物理的盖革计数器,这种计数器对α衰变和带电粒子的测定起了重要作用。这样一来,记录微观粒子的个数和径迹的所有重要仪器和方法的研发者都获奖了。1928年,伽莫夫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核的研究,成功解释了α衰变;1934年,伽莫夫和特勒一起提出了解释β衰变的理论。
(4)1940年,法国科学家郎之万,以表彰他对物质磁性的基础研究;迈斯纳,他发现了迈纳斯效应。1905年郎之万提出关于磁性的理论,用基元磁体的概念对物质的顺磁性及抗磁性作了经典说明。迈纳斯在1933年发现,超导体内部的磁场总为零。零电阻和零磁性称为超导材料的两大判据。
(5)1941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弗伦克尔、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拉特,他们建立了分析晶体缺陷的理论基础。弗伦克尔在1926年提出了固体晶格中热缺陷的概念,1938年提出了位错模型。斯特拉特1927年提出了晶体能带-不同晶体的能级数目及其宽度各不相同的概念,引发了物理学家对晶体缺陷的系统研究。
(6)1942年,美国科学家央斯基和哈勃,前者发现了射电天文,后者对银河外星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提出了哈勃定律。央斯基在1932年首次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电磁辐射信号,导致了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926年哈勃发表了河外星系的分类法;1929年哈勃发现,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天文学研究进入河外时代。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